当前位置: 无限 > 正文

清朝内务府有多贪?一个补丁三千两,做碗片汤一万两

1644年4月25日,明朝皇帝跌跌撞撞走上煤山,在歪脖子树下了却了自己的生命统治了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寿终正寝。

取而代之的大清王朝则在1912年2月12日灭亡,从入关时候开始算的话,大清统治了268年。

说到明朝灭亡的原因,有人会归结于农民起义,有人说是因为崇祯刚愎自用,滥杀大臣;还有人说是因为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

至于大清完蛋,有人说是因为日本崛起,有人说是因为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其实,历代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腐败。

因为腐败,国库被硕鼠偷空,没有钱巩固国防;因为腐败,官员不能任人唯贤,庸才充斥军政部门;因为腐败,各级官员拼命盘剥百姓,增加农民负担,把他们逼到绝路;因为腐败,神州大地冤狱遍地,司法失去公正。

因为腐败,王朝失去民心。

民可载舟也可覆舟,王朝就完蛋了。

那么皇帝为什么不反腐倡廉?

历朝历代能当皇帝的,都是人精,岂不知腐败亡国的道理?

不信你看,历史哪一朝开国皇帝不是励精图治,勤俭节约,唯恐前朝重蹈覆辙。

结果呢,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为什么呢,根治腐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除此之外,无药可医。

但是封建王朝根本做不到,只能任由腐败毒瘤滋生,最后病入膏肓,要了卿卿性命。

不信你看,皇帝连自己身边的腐败都治不了,怎么去治理天下腐败?

比如清朝内务府,就是一个腐败的典型案例。

内务府是管皇帝花销的,历朝历代都有这个机构,不过是叫法不同罢了。

因为皇帝日理万机、深居简出,不可能自己去逛大街,跑菜市场,只能让人代劳。

顺治帝入关以后,首先设立了内务府,专门负责皇帝和宫廷开销,内务府长官其实就是皇帝的管家。

内务府下辖“七司三院”,包揽了皇宫的全部开销。

即使是连皇帝的小金库(内府库银),也由内务府关于保管。

内务府管理的事情有多宽呢?看看它的机构设置就明白了。

会稽司掌本府出纳,即掌握财务收支大权。掌仪司掌本府祭祀及太监品级。都虞司掌武职铨选,即负责皇宫的安保人员的遴选。慎刑司掌本府刑名,即掌管司法方面的事务。营造司掌本府缮修,即负责皇宫各处的维修修缮。庆丰司掌牛羊牺牲。钱粮衙门掌皇庄租赋。内管领处掌应中宫差务。官房租库掌收房税。

养心殿造办事处掌制造器作,皇宫使用工具的加工制造。中正殿各司员掌喇嘛唪经,即负责宗教事务。武英殿修书处掌监刊书籍。雍和、宁寿二宫司员掌陈设汜埽及考查宫监勤惰,即负责考勤。

御书处掌镌摹御书,及负责保管皇上书法文件,以及刊刻裱搨皇上手迹事务。御茶膳房掌供饮食,掌管员工大食堂,皇帝和家属小灶。

御药房掌药物,皇帝和家人的医疗保健。牺牲所掌牧养黝牛,即祭祀动物的购买、饲养。总理工程处掌行营工作,即建造皇宫楼堂馆所的修建。又府外所属上驷院掌宫廷所用马匹,即长官皇帝交通工具。

武备院掌宫廷所用兵器、鞍辔、甲胄、被具等,奉宸苑掌有关园囿事务。

总之,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全由内务府掌管。

内务府自成系统,是个完全独立的部门。

所属机构达五十多处,所属部门有官员和员工三千余人;如果算上临时调用的闲杂人等,人数过万。

内务府长官称总管大臣,能担任内务府长官的,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一般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担任,官衔是从二品。

到了乾隆统治时期,务府长官地位提高,改为正二品。

内务府长官的级别跟省部级官员相同,比巡抚的级还高。

但是,省部级官员还要对他们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怠慢。

因为他们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大家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里,他可以让你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也能一句话让你贬职、丢官,被皇帝边缘化。

由于权力很大,内务府官员腐败的机会非常多,甚至想不腐败都不行。

俗话说常在河沿走,哪有不湿鞋;比喻常跟权力和金钱打交道很难自律。

相比之下,内务府官员则整天是在河里里走,长年累月鞋都干不了。

皇帝打江山不是为穷人服务的,就是为了当人上人、穷奢极欲;要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要冒着生命危险要当皇帝了。

毫不夸张地说,全国百姓就是为他们服务的;所以皇宫开销是非常大的,内务府官员贪污的机会也非常多。

大清朝坊间有句顺口溜:“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就是说,能住得起新房的,肯定是内务府的官员。

“画不古”是笑话内务府的人不学无术,家里还遍布名画装优雅。

可是因为他们因为没有历史文学知识,买到的画都不是正品。

皇帝为了安全和保持神秘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逛街,麦苗韭菜都分不清;市场行情更无从了解,也懒得了解。

嘉庆皇帝60大寿的时候,隆重庆祝,诵经坛从西直门一直设到圆明园,一共搭建了13个经坛,每个经坛都是宗教界的大腕带头诵经。

虽然喇嘛是为了普度众生的,但是也要吃饭穿衣,不能白念经,要有报酬,何况是给皇帝老儿,中国首富服务。

内务府报账的时候,嘉庆傻眼了,一个经坛付费一千两白银。

那些喇嘛上下嘴皮子一碰,比港台歌星出场费都高,13000两白银没了。

后来那些念经的喇嘛抱怨说,他们一共才领到了1300两银子。

由此可见,这些内务府官员有多黑了。

史料《春冰室野乘》记载说,提倡节俭的道光帝忽然心血来潮想风味小吃“片儿汤”,就让内务府去做一下预算。

道光一看预算倒吸一口冷气:垒灶台、采购食材、聘请厨师,一年下来需要耗费白银一万五千两。

道光微服去大街上吃过两次片儿汤,心说主料不就是面粉、猪肉、和鸡蛋嘛,怎么比吃龙肉都贵。

道光越想越气连忙说这片儿汤朕还是不吃了。

清人何刚德《春明梦录》记载过有关内务府的另外一件事,也把道光气得不轻。

这天道光帝的裤膝盖上摸出了个洞洞,他老人家舍不得扔,就想缝补一下凑合穿。

裤子缝补好以后,道光兴冲冲穿上,一看账单差点没气晕过去:花费三千六百两白银,相当上百条新裤子的价格了。

类似的时期咸丰帝也遇到过,《南亭笔记》中写道:咸丰帝看到尚书房的门枢有点老旧,就下令内务府进行维修。

内务府官员算盘一拨拉,对咸丰说“万岁爷,维修费需要五千两银子。”咸丰帝厉声问道:“到底需要多少钱?”

内务府官员一看龙颜大怒,吓得赶紧改口“奴才刚才看错了,是五十两。”

光绪皇帝喜欢吃煮鸡蛋,每天三枚,御膳房的账面上,支出是三十两白银。

有一天,军机大臣翁同龢上朝,光绪帝随口问他早餐吃的什么。

翁同龢“回万岁,臣生活节俭,早上只吃四个鸡蛋,别的不敢吃。”光绪帝冷笑说:“好一个生活节俭,比朕还多吃一个,一顿早餐40两银子。如果不节俭的话,该吃什么?”

听了光绪的话,翁同龢离开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急中生智改口说:“我家的鸡蛋是自产的,而且还是变质过期的,好的都卖给小贩了,怎么舍得吃?”

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在《流亡日志:慈禧在山西的53天》中一书中统计:慈禧每天的生活费是白银四万两!

由此可见,在京城生活时,慈禧每天生活费只会更高,即便按照每天4万两计算,每年费用也超过1460万两。

这一费用什么概念呢?用令国人悲伤的北洋舰队来衡量的话,就是慈禧太后一年的生活费,足够买一支北洋舰队。

慈禧的生活确实奢侈,一顿饭几百道菜,但每天花费四万两确实高得有点离谱,其中有多少装入了内务府官员的腰包,只有天知道。

《光绪九年二月初五周德润折》一书记载,内务府堂郎中级别的官员,每年的灰色收入就在150万两白银。

所以,曾经担任过内务府总管大臣的和珅,成为大清第一巨贪、富可敌国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这样的王朝如果不灭亡,天理不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