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限 > 正文

古代“土皇帝”的由来,土司承袭制度,贯彻三个朝代,影响后世

前言

元朝建立后,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到处南征北战,开疆扩土,中国的国土面积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因此这么大的版图管理起来也是一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朝廷制定了土司承袭制度来控制边疆。那么,明清时期土司承袭制度有何作用?政策的实施对国家治理有何影响?今天就让笔者来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沿袭三个朝代的土司承袭制度。

一、土司承袭制的由来

蒙古族作为我国的游牧民族,天性里的好战在元朝时期展现的淋漓尽致。元朝皇帝忽必烈跟随自己祖父成吉思汗的脚步,在统一中国后,仍旧征战在边疆。强大的战力,让他对城池攻占手到擒来,将士的士气更是一往无前,良性循环,疆域越扩越大。但是,弊端也开始显现。被占领的地方,在他们离开后,又一次叛乱。他们只占领了地方,却没有收服人心。翻倍的国土面积,国家也一时没有这么多的官员能马上安排。

为了治理边疆,文臣谋士开始出谋划策。他们提出学习唐代的羁縻制度,让当地的自己人来管理,这样国家只用给他们一个官员头衔就可以了,一举两得。而为了避免羁縻制度造成的唐代末期边疆混乱,自立为王的问题,也要进行改良,让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制衡,听命于国家。这样逐渐形成了土司承袭制,之后在明清时期被进一步改良发展鼎盛。

二、土司承袭制

一般,国家会选当地的最有权威的人作为“土司”,而且可以世代继承沿袭,也就相当于国家承认的“土皇帝”了。不过,皇帝是不会允许他们成为真正的“土皇帝”的。明朝开始,国家对边疆的治理力度加强。皇帝首先利用各个土司之间的矛盾,让其相互牵制,势力分散,不至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然后,将地方治理的政策应用在土司制度中,将土司权力下放,每个土司分设各级权力机构,这样组建一个权力网,中心控制者只能是皇帝。另外,朝廷还特别设置了卫所制度,安排“自己人”在各个“土司”的地域,同时起到监管控制和防止叛乱的作用。

在“承袭”方面,也不是前一土司去世,亲属就可以直接上任。整个过程是要由皇帝的批准的。即就算是“世袭”的官位,也必须拿到皇帝的“许可证”。否则,这个名位取得的名不正言不顺,不仅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也可能因皇帝的猜忌而丧命。

三、土司承袭制下的治理

土司承袭制在一定程度上,让朝廷与边疆达到了权力制衡。一方面,得到皇帝认可的“土司”可以名正言顺获得想要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土司”的皇帝,可以借助其名望,用最小的代价治理边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是明清时期,广阔疆域安稳完整的重要制度。直到清朝末年的改土归流,土司承袭制才被废除使用。这一沿用三个朝代的制度,彻底走下了历史舞台。

结语

在封建王朝体制下,皇帝是绝对的权利中心,世袭制是权力交接的安排。为了边疆的安定而设立的土司承袭制,在明清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土司”作为被皇帝认可的“土皇帝”,除了拥有当地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同样拥有可以世袭下去的机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