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限 > 正文

美国这回踢到铁板了?缅甸军方拒绝让步,拜登或进退两难

缅甸政坛的大变动,让立足未稳的拜登政府措手不及,而缅甸军方的拒绝让步,更是给拜登及其外交团队出了一道大难题。

缅甸政局突变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基调一致地对缅甸军方“非法扣押”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等人的行为予以谴责。

在缅甸政局突变的24小时内,美国政府就缅甸事态连发三份声明。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和国务卿布林肯,先后要求缅甸军方“纠正行为”,并敦促释放所有扣押者。

随后,拜登又亲自发表声明,谴责缅甸军方行为是对民主化和法制的“直接攻击”。

拜登威胁称,“过去10年来,基于缅甸的民主发展,美国取消了对缅甸的制裁。如果这一进程遭到逆转,我们有必要审视制裁的相关法律,并采取适当行动”。

按理说,白宫的这套“组合拳”打下去,缅甸军方基本上也就被迫妥协了,但白宫这回似乎是踢到铁板上了。

拜登甩出制裁威胁的第二天,缅甸军方释放了前一天扣押的部分省邦席部长和议员,但昂山素季和总统温敏仍被扣押。

根据缅甸执政党发言人透露,昂山素季目前被“软禁”在首都内比都的住所内,目前状况良好,可以在住所范围内活动和散布。

显然,缅甸军方并没有应美国的要求,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但这还不算完,除了拒绝释放昂山素季外,缅甸军方紧接着又有更大的动作。

当地时间3日,缅甸军方在首都内比都斯布迪依法院,起诉国务资政杜昂山素季和总统温敏。

军方指控昂山素季违反“进出口法”。本月1日,军方在对昂山素季位于内比都的住所进行搜查时,查获10台非法进口、且未经许可使用的对讲机。

总统温敏则因在疫情期间与妻子乘车访问多个地区,被指控违反“自然灾害管理法”。

嗯,理由的确是有些牵强。不过还是那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再参考下“洗衣粉事件”,或许就更容易释然了。

目前法院已经对诉讼进行了审理,并批准了对昂山素季和总统温敏的拘押令,拘押令有效期至本月15日。

缅甸军方的寸步不让,逐渐磨光了拜登政府的耐心。

当地时间2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美国在审查了所有事实后,认定缅甸军方1日的军事行动构成了军事政变,这场军事政变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符合与我们志同道合的国家的利益。

面对缅甸的证据突变,美方的表态经历了从“震惊”到“呼吁释放扣押人员”,再到甩出“制裁威胁”。虽然态度愈发强硬,但美国一直都没有用“政变”一词来形容缅甸军方的行为。

原因很简单——根据美国《对外援助法案》规定,如果一个国家发生“军事政变”,或任何通过政令“废黜民选政府首脑”的行为,美国就必须限制对该国家的援助。

这一原本旨在维系美国霸权主义的条款,现在却成了拜登最大的绊脚石。缅甸政府本来就没有获得多少援助,美国大部分的援助都流向了该国非政府组织。

按照美国务院官员的说法,美国直接基于缅甸政府的外国援助“非常少”。

普莱斯也提到了美国去年向缅甸提供的双边援助数额——1.35亿美元,“我必须要要声明,这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给缅甸政府的援助。”

因此,拜登现在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

如果将缅甸局势定义为“政变”,并切断对缅甸的援助,很可能导致缅甸军方倒向其他国家。

而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违背了美国政府“推动缅甸民主化进程”的承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在于,虽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基调一致地谴责缅甸军方扣押昂山素季等人的行为。

但美国与英国、欧盟等国的表态却存在很大不同,其他国家大都都将缅甸军方的行为形容成“政变”。

例如英国首相约翰逊,就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谴责缅甸政变,以及非法监禁包括昂山素季在内的平民。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拜登政府对是否定义为“政变”一事犹豫不决?

窃以为,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拜登上任还不足半个月,立足未稳。

截至目前,拜登的23项内阁提名,仅有6项已在参议院过关,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等国务院高级官员甚至还未就任。

第二,缅甸一直鼓励缅甸的“民主化进程”,拜登也在竞选期间多次承诺,要在实际层面上促进“民主和人权”。如果现在对缅甸内政插手过多,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第三,虽然拜登称要“采取行动”,但他手中的筹码并不多。

缅甸长期遭受来自美国的制裁,虽然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取消了制裁,但一直没有给缅甸的经济发展帮多大的忙。

坦白地讲,即便美国真的恢复了对缅甸的制裁,也不会对缅甸有太大的影响。

拜登现在可能深深地感受到,原来美国总统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最新文章